「香港賽馬會四川持續發展項目」
香港中學生四川體育、生態學習團
日期﹕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十至廿四日
2008年汶川地震後,馬會承諾撥備10億元港幣支持四川地震災區援建項目。其中包括四川香港馬會奧林匹克運動學校、四川大學-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香港馬會大樓等七個項目。
為落實支援四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的持續發展,馬會與四川省人民政府訂立合作協議,開展各種交流活動,包括安排香港中學生赴四川學習、交流,以體育訓練為主題,兼顧語言、學術、文化、歷史、古代科學、生態環保、生命教育、防災意識、領袖訓練及團隊精神等領域發展。
為落實交流活動,馬會邀請了港、九、新界三個校長會,輪流於2017年起的聖誕節、2018年起的復活節和暑假主辦有關交流團,每團100名中學生,於三年內,合共安排約900名香港中學生赴四川交流。
來自新界區十所中學的香港團員,與奧林匹克運動學校的學生進行交流,體驗了足球、羽毛球、田徑、跆拳道、武術、摔交和柔道。奧校同學十分耐心地指導香港同學,活動結束時更交換聯絡方式,延續了彼此的友誼。
在四川大學—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,香港師生學習設計災難逃生方案、實用應急繩結及包紮常識,上了鮮有在香港進行的一課,喚醒了他們居安思危的意識。
來到四川,一定要見識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,看看古人如何運用毅力和智慧,改變環境來爭取生存空間。相反,到臥龍自然與地震博物館和漩口中學,學習地震成因、2008年大地震的始末和四川生態環境,卻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,令同學明白人類在大自然中如何渺小,從而學會珍惜眼前人,尊重其他生靈,愛護自然環境。
青城山、武侯祠、錦里、杜甫草堂和成都規劃館,讓團員認識四川蜀地從古至今,源遠流長的歷史、文化和現代發展的豐富內容。當然,也要到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,一睹國寶大熊貓的風采,令行程更加圓滿。
都江堰二王廟 聆聽導遊講解都江堰的河道走向 同學走過內河上的吊橋,感受湍急流水的氣勢 離開都江堰前合照留念
在奧林匹克體育學校,體驗了足球、田徑、摔交、羽毛球、柔道、跆拳道和中國武術多個體驗項目
臥龍自然與地震博物館
汶川大地震汶川縣映秀鎮遺址——漩口中學
在四川大學—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術,學習應急計劃和備災準備、災害逃生及模擬訓練、緊急醫學及生命救助
成都規劃館
杜甫草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