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節—淺談孝道

新界校長會主席﹕朱景玄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二零零七年四月七日

 源遠流長的清明節,是我們向先人表示追思和敬意的一個傳統節日。蒲踏入農曆二月,香港警務處交通部便開始實施封路和協調措施,盡量方便市民前往墳場掃墓,避免人車爭路。每年清明掃墓期間出現的萬人空巷景象,應該列入香港人的集體回憶,亦可作為向外國人展示香港的一項特色,彰顯我們慎終追遠的美德。 筆者藉清明佳節與親愛的讀者們淺談孝道,希望可以拋磚引玉,共同發揚中國的傳統美德—孝道。 1.孝敬父母,古今適用:父母養育深恩,昊天罔極,因此「百行以孝為先」。中國是禮義之邦,五千年來一向重視「人倫孝道」,四書五經或諸子百家,多有論孝者,如孔子的《孝經》等。而在《聖經》記載中,上帝在西乃山頒布的「十誡」裡,在人倫的誡命中,第一條就是:「當孝敬父母,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,得以長久。」此外,香港政府亦有供養父母免稅額,鼓勵子女孝養父母,可見「孝敬父母」是古今中外不變的真理,乃天經地義。 2. 自愛自律,免父母擔心:「孝道」的內容十分廣泛,例如有云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」因此,我們應自愛自律,作息有時,不沾染不良事物,並注重身心靈健康,免得父母擔心,其實這也是「孝道」的一種。 3. 發憤向上,以慰親心:「立身行道,揚名于後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」我們要努力求學,發憤向上,做一個光明磊落、正直有用的人,即使沒有豐功偉蹟去榮耀父母,但至少可以學以致用,服務社會,不辜負父母養育大恩。 4. 分擔辛勞,關懷敬重:除了分擔父母在家務或其他事情的辛勞,更要關懷他們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需要。供養和照顧父母是為人子女的責任,但孔子提醒我們說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;不敬,何以別乎?」因此,我們當以尊重、孝敬和體諒的態度去對待父母,尤其當父母年老體弱的時候,我們更加應多加關懷照顧。 5.溫婉勸解,避免愚孝:世上沒有完美的人,我們的父母也不例外。要是父母犯錯,離開真理,我們不能盲目順從,以免變成「愚孝」。我們應以忍耐、誠懇、包容、寬恕和溫柔的態度去勸導父母,並竭力保持良好的溝通及家庭的和諧。 「樹欲靜而風不息,子欲養而親不在。」這是多麼令人遺憾!我們應該珍惜「眼前人」,趁父母健在,多加關心孝敬,否則,當父母離世後,即使掃墓時獻上多麼豐富的祭品,亦沒有實質意義。希望各位讀者在清明掃墓的時候,好好反思孝道,同時以身作則,教育下一代,把中國的美好傳統「孝道」發揚光大。

發佈回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