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界校長會主席﹕朱景玄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四日
近日一項調查發現,大部分港人自覺記憶力差,而且衰退情況有年輕化跡象,問題令人關注。人類的右腦負責處理節奏、色彩、空間、圖像及想像力等較為抽象的事物;左腦則掌管序列、文字、數字、清單、行列及邏輯等資料。雖然負責記憶的,是大腦前葉部分,但專家們發現了不少增強人類記憶的方法,例如「聯想法」、「習慣法」、「位置法」、「分類法」及「形象及圖像法」等,主要都是教人如何同時使用左、右腦去牢記有用的資料。可是,香港人一般比較少用右腦,以致整體記憶力不濟。 今日的孩子生於資訊爆炸的年代,不利於他們訓練記憶力。當需要資料時,他們只需上網尋找或致電親友和師長求證便可,因此,他們覺得少記一些數據或專有名詞也不會妨礙他們做好功課。他們連做筆記的功夫亦大大減少,結果形成一種記憶力的惰性,漸漸變成記憶力減退。有見及此,我們如果不在教育策略方面下點功夫,恐怕將來的情況會每下愈況。 近年來教統局大力推行「教改」,其中一項學習模式,就是要學生減少背誦,取而代之的是加強對分析和創意的訓練,希望改善以往著重「強記死背」的傳統學習模式。有專家指出,幼兒的右腦發展較快,如不把握這段時間加強訓練,便是極大的浪費。在發展迅速的知識型社會,精於分析和富有創意當然有利,但光是加強了右腦功能,卻不藉此增強孩子的記憶力,便有如「捉到鹿不會脫角」。 建構知識始終離不開要下記憶的苦功。「記憶力」這東西,有如機器一樣,不常用便會「生銹」,因此,適量的背誦訓練,加上左、右腦並用的記憶法對孩子十分重要。保留背誦和默書,與「教改」的宗旨並無矛盾,只是在比例上需要好好協調一下,便能收相輔相成之果效。 在學習一種語言或文學性知識的過程中,背誦和理解缺一不可。兒時所背誦的唐詩、宋詞,為我們儲備不知多少佳句雋語,建立了極豐富的詞匯庫,讓我們受用終身。有時與舊同窗相聚言歡,仍會為以前曾背誦過的詩詞和趣事而津津樂道。如果大幅減少這方面的鍛鍊,不但會削弱下一代的表達能力,亦糟蹋了他們左右腦並用的潛能。 救救孩子們的「記憶力」!我們有必要為下一代營造分析與記憶兼顧的平衡學習環境,以提昇香港將來整體的競爭力!